po18脸红心跳 - 历史小说 - 七零娇娇女和大佬的包办婚姻在线阅读 - 七零娇娇女和大佬的包办婚姻 第10节

七零娇娇女和大佬的包办婚姻 第10节

    社员们说这些话当然不会当着知青的面,在他们的观念里,知青终究是外人,“家丑不外扬”。

    而柳乔就算再怎么告诫自己无视宋妍,还是无法控制地关注着有关宋妍的一切消息,因而她知道这件事。

    她把风言风语传给王宏连听的目的很简单,相亲对象是不三不四的人,宋妍本人自然也跟着掉价。她要不停灌输这种印象。

    可惜,这个话题现在是王宏连的惊天雷点。他不仅接收不到柳乔隐含的意思,反而怨恨柳乔再次提起这件让他自尊心全无的事情。

    他不想聊,更不想暴露自己的心情,转而用教育的口吻说:“柳乔同志,我们插队下乡确实要和社员打成一片,但是不能样样都学。”言外之意,不要像乡下大妈们一样嚼舌根。

    这番话让柳乔脸上火辣辣的。尴尬的同时,凭借丰富的阅历和对王宏连的了解,柳乔明白自己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更让她挫败的是,这些天她表现得足够明显,王宏连对她却还是一样礼貌疏远。

    王宏连察觉到柳乔似乎被他的直言伤到,又想起她说有教育局的亲戚。连复课和高考几年内不会恢复这样的信息都能掌握,地位必定不低。

    于是他稍微找补了几句缓和关系。柳乔眸子一亮。

    宋妍到家时,树湾队的书记正在她家。

    原来,因为复课缺老师,大队分给每个队两个名额,推荐合适的人选。现在各队都有知青,凑个教师队伍不算特别困难。

    书记第一个想到宋妍,她是树湾队学历最高的,分一个名额给她没人会反对。

    书记辈分比宋卢根低,他非常客气地说:“根叔,你家孙女学历高,让她去,每个月还有工资领呢。宋妍,你没问题吧?”

    宋卢根遗憾地说:“这么好的差事劳你想着我们家不成器的丫头,只可惜阿妍过段时间要结婚咯,到时候远着呢,没法在大队当老师了。”

    书记惊讶地问:“结婚?啥时候的事?”

    宋卢根吹掉烟斗里燃尽的烟丝,说:“这几天才定下,没往外说呢。过些日子孙女婿就要上门了。”

    书记笑道:“恭喜恭喜,等办喜事我再来讨杯酒喝。既然这样,推荐的人选就只能再议了。根叔,您老先别往外说哈。”老师是个好差事,书记不想走漏风声,免得知青们为了岗位闹龃龉。

    宋卢根点头,又道:“回头办喜事还得上你家借桌子板凳呢。”

    “成,回头我亲自给您老送过来!”

    第19章 你儿子要结婚!

    首都。

    警卫员取回邹彦寄来的信。邹致远正要拆信,被方立华一把抢过,他只能坐下干等。

    方立华浏览一遍,有点怀疑自己看错了,难掩激动地又看了一遍。邹致远催促道:“就那点东西你要看多久,回回不都是那几个字。”嘴上这么说,他已经提前戴好眼镜等着。

    “这回不一样!你看了就知道,快点。”

    邹致远有点无奈,把信抢走的是她,催着看的也是她,这火急火燎的性格老了都改不了。

    长年保持着读报习惯的邹致远花不到十秒钟就看完了这封不长的信。

    方立华道:“看到没,你儿子要结婚!”

    “看到了。算算日子,这信是见完面没多久就寄过来了。”

    方立华点头:“没错,说明两个小辈一见面就决定结婚了,迅速得很。咱们啊,这回没做错!”

    “臭小子终于知道开口跟他老子要东西了。”邹致远取下眼镜。

    “什么要东西,”方立华瞪他,扬了扬一同寄过来的钱票说,“明明是换。”

    “你还能真要他的东西?”邹致远不信。

    “干嘛不要。邹彦要拿自己攒的家当娶媳妇,我这个当娘的自然要支持。回头我再把这些给宋妍就是了,就当是我给儿媳妇的私房钱。”邹彦附的钱票不是小数目,当私房钱能花上很长一段时间。

    邹致远笑道:“你还真会借花献佛。”

    “哦对,得赶紧给他们准备点结婚用得上的东西。”方立华说着就去楼上拿东西。

    看她急匆匆的背影,邹致远道:“你慢点!又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方立华略微放慢脚步。

    她拿着放钱票的盒子和存折回来。邹致远和方立华是困难的时候过来的,没什么物欲,平时的各种补贴全都攒下来,数目还算可观。

    “老邹,咱们去百货大楼置办些东西。我怕邹彦跟你似的什么都不知道准备,回头惹儿媳妇生气。咱们当父母的得帮他一把。”

    “你说他就说他,埋汰我干嘛。”邹致远拍拍袖子表示不满。

    夫妻俩和警卫员一起去供销社和百货大楼。

    方立华揣着一把票据,吃的用的什么都想买。购物欲望高涨的她被邹致远拦住:“那边方便买的直接换成全国通用票寄过去,买点紧俏货就行。”

    方立华一想也是这么回事,她挑的儿子儿媳还不一定喜欢。

    现在正是秋天,方立华打算买一件毛衣赶着寄过去,不知道宋妍会不会织毛衣所以没买毛线。

    “老邹,你说毛衣买多大的合适?邹彦写信也不知道多说点儿,宋妍喜欢啥、多高个儿咱们全都不知道。这孩子,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邹致远沉吟片刻道:“老宋同志和宋同志夫妻俩个头都不小,那时候看他家两个儿子也不是矮的,就算庄稼人贫苦,宋妍应当也不会比她母亲的个子小太多。你照着自己的身材买就差不多。”

    “再放上一点量,小了没法穿,大了大不了里面多穿几件或者拆了重新织。”方立华一边挑毛衣一边絮絮叨叨,“也不知道那边冷不冷。”

    能当场用票买的东西两人大包小包买了一堆回家。

    方立华尤嫌不够:“就买这点东西?”

    “不少了,早点去邮局寄,拖久了我怕臭小子婚都结完了。”邹致远难得见到邹彦这么急躁,逮着机会就吐槽。

    “那倒是,别的我们慢慢买,过段时间再寄过去。我现在就去邮局。”方立华起身就要出门。

    邹致远指指墙上的挂钟道:“你也不看看时间,等你到那儿人家邮局都下班喽。”

    “时间?”方立华坐回去,“对对对,咱们再给宋妍买一块表,下回送给她。”

    邹致远梗住,“哼”了一声背着手走出去。

    “老古板。”方立华念叨了一句,然后就整理攒下来的票据。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得多给他们换点全国通用布票粮票。况且等小两口有了孩子,布票会消耗得更快。小孩子见风就长,哪怕衣服往大了做也很快就穿不下。

    邹致远看似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实则挨家挨户拜访大院里的老战友,见面第一句话就是炫耀邹彦要结婚。

    等这批东西和夫妻俩写的信晃晃悠悠寄到怀省,邹彦的结婚申请已经通过部队审查,要换的房子也批下来了。

    这一片家属院是今年扩建的,还没人入住过,屋里院里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

    邹彦天天晚上训练完就带着许田去新房子,规划屋子里的家具,量好尺寸后找附近的木匠打柜子。

    安排好手底下兵的训练计划之后,邹彦一口气请了好几天探亲假。

    他拎着许田的口粮去花婶家,拜托花婶照看许田。花婶愿意揽这个活并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邹彦一开始和她说好了,每个月额外给十五斤粮食。当然这件事并没有人会嚷嚷出去,只说送过去的是许田的口粮。

    他父母已经将缝纫机票寄过来,结婚申请也通过了,于是他先去郑爱国说的供销社确定了过几天来提缝纫机,然后踏上去温省的火车。

    这回既是他第一次上门,也是去下聘礼。他花了半天在市里兜兜转转买齐了东西,接着前往桥明县城的树湾队。

    其实邹彦并不知道具体需要哪些东西,他向卖缝纫机的售货员打听了一般人家结婚都置办些什么。

    三转一响四大件之中,他准备了自行车和收音机。收音机票是他立功得的嘉奖。工业票他有二十多张,只够买一辆自行车或者一只手表,无法兼得。考虑过后他选了自行车。

    缝纫机是送给宋妍的,自行车和收音机就留在宋妍父母家里。

    收音机是稀罕物,对农村人来说不算实用。但是他把要人家的小棉袄带走,总该弥补一番精神空缺,长辈们可以听收音机解解闷。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他的安排可以说十分完美。

    设计服装是宋妍的爱好,前世这种缝纫机虽然是老物件,但她很会用。宋妍的二哥是农技员,经常要跑到各大队甚至县里参加培训、交流经验,如果有自行车,出门办事会方便许多。

    不过,他计划得很好,但这么贵的东西宋志强夫妻俩未必愿意收。

    等到桥明县城天已经擦黑。邹彦决定找个招待所安置一晚,第二天再去宋妍家。

    这时候的人讲究上午办事,下午上门有的人会不高兴。

    邹彦虽不在意这些,但他不想留下不好的印象。

    第20章 未来女婿头一次来

    第二天。

    天还没亮,邹彦眸光清明地睁开眼。多年的训练让他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就能在需要的时刻醒来。

    因为计划在这里待上几天,邹彦没有像上次那样来去匆匆穿一身军装,而是另带了两件常服。

    “麻烦称两斤肉,谢谢。”邹彦把肉票递过去。

    卖肉的老板顿了一下,麻利地割下一条肥瘦相间的肉。老板过了一下秤,少了点。瞄见邹彦衣着整洁文质彬彬,不像难缠的样子,他果断割下一小块瘦肉搭在一起。

    油票供应有限,顾客喜欢买肥肉回家多熬点油,所以老板舍不得用肥肉补秤。

    他把肉用草绳穿好递给邹彦,瓮声瓮气地说:“斤两正好。”卖肉的人中气足声音大,惹得邹彦被前排顾客羡慕、被后排顾客怒视。

    桥明县的标准是每人每月供应一斤肉票。这一斤肉县城居民们要精打细算分几次吃,有时候还得留一点预备着来客人。

    前排顾客羡慕邹彦能一口气剁两斤肉回家,后面的顾客早早起来排了好久的队,生怕因为邹彦多买一斤轮到自己就没了。

    邹彦转道副食品店。

    他买的东西不少,糕点、蜜枣、罐头,加上肉正好凑齐四样礼。

    店老板是老生意人了,有眼力见儿得很。见邹彦又年轻模样又俊,穿得十分正式,还备了四样礼,主动搭讪:“这是去丈母娘家?”

    “嗯。”邹彦点头。

    干这行的有眼高于顶态度不好的,也有爱说话的。老板并不介意这个年轻人性子冷,一边用油纸包糕点一边乐呵呵地说:“去丈母娘家讲究可多嘞。勤快着点儿,眼里要有活,看到能做的事情就主动做。”

    见这冷脸年轻人好像听进去了,老板颇有成就感,把糕点递过去继续道:“老话说礼多人不怪,你买的东西多,你丈母娘肯定喜欢。再照我说的勤快点儿,保管没有问题。”老板拍拍他的肩膀。

    邹彦接过糕点道:“多谢,等结婚再来贵店买喜糖。”

    “那我可等着了!”老板脸上的褶子笑出了花,见邹彦提着肉不方便,他又道,“喏,今天高兴,给你张油纸,把肉包起来。”

    树湾队属于县城周边比较大的生产小队,邹彦很轻易就打听到了位置。

    等过了指路人说的红旗桥,他到了树湾队的地界。红旗桥就架在树湾队社员们洗衣服的那条河上。

    路边正好有个半大的孩子,邹彦捏刹车,双脚支地停下。

    在树湾队哪有人骑自行车,只有大队和公社的个别脱产干部才会骑车到处公干。这孩子胆子大不怕生,好奇地盯着邹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