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言情小说 -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在线阅读 - 第 38 章 车上谈话和饮食

第 38 章 车上谈话和饮食

    送行的人离开没有多久,火车就轰隆轰隆地开动了。

    珍卿拿着手绢儿擦眼泪,很快把一张手绢儿打湿了。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大田叔知道,袁妈给她做了一包袱手绢,连忙打开包袱,拿了一把递给珍卿。

    大田叔把包袱重新放好,在一边连声地劝:“大小姐,你这眼睛才好起来,可别放开哭,仔细一会儿眼睛疼啊。”

    旁边的乘客就问杜三叔:“你们是哪儿来的啊?要上哪儿去?”

    杜三叔就未语先笑,跟人挺热络地说:“我们就是本市的,往南边投亲。”

    邻座的旅客们,借着问籍贯乡土,旅途的目的地,慢慢地都攀谈起来。

    刚才珍卿跟杜太爷喊的话,同车的很多人都听见,就好奇地打听珍卿是怎么回事。

    听说珍卿要去海宁上学,好多人都评说起来。

    说现在真是时代变了,报纸上天天喊“男女平等”,一会儿要放脚,一会儿要放胸,一会儿要争取上学,一会儿又要婚姻自主……

    有一个中年男人说,这女界一说解放,女人们想要的权利是越来越多,做事挣钱倒还是男人的职责,天底下不该有这样没公理的事。

    有个像知识分子的女青年,就跟发此刺耳言论的人,有理有据地争论起来。

    她说女性要跟男性,拥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自然要先有相等的能力和机会。

    要有相等的能力和机会,自然非要先有受教育的机会,既不能在身体上有残缺,也不能过早地结婚生育。

    所以,妇女要争取身体解放、教育权利和婚姻自由,是合情合量的,天公地道的。

    这位知识女青年,话语说得铿锵有力,气魄惊人。跟他同行的一个男青年,也很自然附和她的话。

    有人觉得这俩人狂言逆耳,有人觉得他们的话振聋发聩。

    总之,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弄得整个车厢,像是开座谈会一样,气氛热烈地很。

    珍卿听这些人说话,想这个根深蒂固的旧世界,不会因为建了一个民国的招牌,它说过去就过去了。

    但旧势力旧思想虽然顽固,而新思想、新人物,也已经茁壮地成长起来了。

    这一会儿,珍卿早止住了哭,她之前才害过眼病,着实不宜多哭。

    她有点儿蔫头耷脑的,冲着车窗,盯着外面的风景看。

    人们说话说得热火朝天,她也没有兴趣加入。

    这一车厢的客人说话,也真是南腔北调的,说禹州话的也有一些,但很多人都不是本地口音。

    珍卿知道,他们很多人,都在尽力地说官话,或者叫国语这时候也称作普通话。

    但他们的官话和国语,说得大多都不怎么样。

    这倒也可以理解。

    这时候政府推行的国语,就是在明清京城官话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全国性语言。

    学习一种语言,最好能在这种语言环境中学。

    可是全国那么多省份,各省那么多人,难道大家都扎堆去京城学国语吗?

    这肯定是办不到的。

    这时候又没有电视,收音机好像也是才出现,大家听不到正宗的普通话,想学好普通话也难。

    就不说这些普通人。

    就说珍卿上过的启明学校,按教育部的倡议,先生们应该用标语国语教学的。

    可是,启明学生的校领导和先生们,大部分都是禹州人。

    大家课里课外,基本都讲禹州话,少数时候,讲带着禹州话味道的国语。

    任何事情要有进步,都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而珍卿这一代学生,国语的学习效果就好了不少。

    因为他们都学了注音字母。

    注音字母的用处,就像后世的罗马拼音字母。

    只要熟练掌握,在教科书和字典上,看到文字旁边标注了这种字母,就可以把字的读音准确拼出来。

    而珍卿他们入学当年,正好出了一本新字典,专门以注音字母标写汉字的读音。

    这种最新版的字典,为他们学习标准国语,就提供了一个统一标准。

    珍卿的国语学得还行,但也只能说是学得还行。

    她毕竟多活一辈子,有以前普通话的基础,而且入启明学校后读书背书,她也主动地练习普通话。

    可是遗憾的是,她生活的环境,完全是一种方言环境,能把标准国语拿出来用的机会,少之又少。

    随着火车越走越远,珍卿的情绪也渐渐平复。

    现在是农历五月中,公历六月末,正是万物疯长的夏天。

    外面村庄林野的景象,大多是郁郁葱葱,勃勃生机,但有一些经不住仔细端详。

    有时候你定睛一看,能看见荒弃的草房土屋,和野草萋萋的荒置田地。

    有时还看见灰土道路上,有一些衣衫脏破的男女老幼,相互搀扶着走在路上这么炎热的天气,他们在大太阳下面,徒步行走。

    也不知道他们的目的地,是在哪里……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珍卿发现,只有少量的乘客,会去中间的餐车吃饭,不少人都是自带干娘。

    珍卿他们三个人,也带的有干粮饼子,再同火车上的茶房,买些茶水喝,这就算吃了一顿晚饭。

    杜三叔跟珍卿说,现在已经要睡觉了。

    等明天遇到有站停的时候,可以从车站卖食的小贩那里,买点熟肉瓜果来吃,这些远比餐车里的“大菜”便宜得多。

    珍卿好奇大菜是什么菜。

    杜三叔就给她普及一些常识。

    这里所说的大菜,就是指西餐。

    在火车上,制作西餐比中餐简单,相关人士也觉得,西餐更卫生一些。

    所以这时的火车餐车里,竟然只供应西餐也就是常人说的大菜。

    更可笑的是,这里西餐的菜单,全部是英文写的,好像生怕中国人把这菜单看懂了。

    在火车上吃一顿大菜,再加上一点酒水,花费就能到一块多钱。

    这长途火车要开三四天,就算人一天只吃两顿饭,三个人至少就要花掉块钱,都要赶上火车票的费用了。

    所以,坐得起二等座的人,也不见得吃得起餐车的饭。

    吃完饭没有多久,天就渐渐地黑透了,杜三叔买了一张睡铺,他让珍卿到上面睡,杜三叔和大田叔,就在座椅上将就睡一下。

    第二天一早起来,用卫生间的人很多。

    珍卿等了很久,才在洗手间仓促地洗了个脸,压根就没有洗干净。

    他们照例跟茶房买了茶水,就着茶水先吃点干饼子。

    火车在一个站点经停时,就看见那月台上面,果然有好多卖各种食物的小贩。

    那些小贩们挤在月台上,把东西高高举到火车窗前,给坐在火车里的客人看,嘴里还不停着说,他们家的东西怎么好。

    珍卿看见有各种熟食,有烧鸡、卤肉、卤鸡蛋,还有面食的烧饼油条,还有煮花生、煮毛豆,水果里有桃子、西瓜、香瓜等。

    种类之丰富让人意外,把珍卿看得购买欲大起,连忙就要从窗子里买。

    杜三叔却拦住珍卿,跟她说,这里的小贩,火车上的茶房比较熟,叫茶房去买,买回来的东西妥当些。

    珍卿一听,觉得确实有道理。

    茶房总在这条火车线上,肯定对车站里的小贩熟些,杜三叔就把茶房叫来。

    他跟这茶房说买些什么,说着,就见他拿出一块钱。

    但珍卿拦住了他,坚持不让他再出钱,说他多买了两个人的车票钱,已经很破费,这吃饭一定要她出钱。

    杜三叔没有想到,这个小妮儿年纪不大,个性挺强硬的,最后还真没有拗过她,就由她给了茶房一块钱。

    杜三叔特意吩咐茶房,只买够两个大人、一个小孩儿吃的,东西务必要洁净。茶房答应着下车去了。

    过了一会儿,茶房就买了好多东西上来,还有一个卖东西的小贩,也帮忙把东西拿上车来。

    一共买了一只烧鸡,十个卤鸡蛋,一包煮花生,一包煮毛豆,还有油条烧饼,水果是六个大桃子,都是用玻璃纸包着的。

    买了这么多东西,才花了不到四角钱,这可真比“大菜”便宜太多了。

    而卤鸡蛋竟然还是热的,珍卿就连着吃了四个鸡蛋,吃了烧鸡的一只腿,花生和毛豆也吃了不少。

    而杜三叔和大田叔,真的是喜欢吃肉。

    那只烧鸡,他们两下子就分吃完,还有油条、烧饼、桃子,大多也是他们消灭的。

    这些从小贩手里买的东西,味道其实不算坏,但珍卿有点担心不卫生。

    小心地吃了几顿之后,她倒也没有拉肚子,一直就这样买着吃饭。

    白天他们基本就是坐着,晚上珍卿睡在睡铺上。杜三叔和大田叔,就睡在座位上。

    就这样吃喝睡觉,过去了两天多,火车换了数次轨道。

    等停到徽州东南边境的小县时,看到站台上写的站名是小池。

    杜三叔小兴奋地跟珍卿说,火车过了徽州省,很快就能到达海宁了。

    珍卿暗暗吁了一口气。

    这么热的夏天,连坐两三天的火车,骨头都快散架了。

    而且,他们坐的是蒸汽火车,这火车是烧煤的。

    夏日里暑气逼人,车厢里既闷热,气味也不好闻,大家都把车窗开得大大的。

    那空气里的煤灰,扑得满身满脸都是,和身上的黏汗混在一起,别提身上多痒痒了。

    特别想好好洗一个澡。

    ……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开v,有三更,待会儿还有一更,晚上再有一更,敬请期待……感谢在2021041115:48:062021041212:17: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庆云霭10瓶;兼传羽杯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老实头儿的春天的穿到民国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