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历史小说 - 一品寒士在线阅读 - 第七百四十四章 找对人了

第七百四十四章 找对人了

    陈梁明白了。

    人家说的是海上那五艘军舰呢!

    看来,咱们前两天在林子里碰到的猎人。

    都是这个部族的。

    幸好,双方都没起冲突。

    按照沈麟的说法,喜欢种田的民族,侵略性都不会太强。

    因为,他们没多少掠夺的需求。

    与其拼着性命去烧杀劫掠,收入不确定。

    那还不如多种几亩田地来的实在保险!

    “没错!”

    他指指自己和身边的官兵。

    “铁锋军!”

    连着说了三遍。

    老族长也似乎明白了。

    他指指陈梁:“铁锋军?”

    随后,他指指自己和身后的部族呵呵笑道。

    “莨原!莨原!莨原!!!”

    好吧!

    不管是你本人的名字,还是部族之名。

    从这一天起,海军交到了第一个本地的友好部族。

    梁元部!

    当然,这是恶趣味。

    因为,铁锋陆军有个团长也叫梁元。

    双方说着九成九都听不懂的话,比划着连猜带蒙能搞懂两三成的手势。

    一来一往倒是交流的热火朝天。

    莨原部的人也放心了。

    这帮海上来客没有恶意。

    男女老幼蜂拥着跑了出来。

    敌人的尸体需要清理,战场要打扫。

    最重要的,死人身上的皮甲,手里的弓枪都是战利品。

    数量多的都超出了莨原部的想象了。wap..OrG

    陈梁拍拍自己的兵甲,摇摇手,示意老族长。

    那些玩意咱们不要!

    我们有自己的武器。

    老族长更开心了。

    他招招手。

    有几个年轻人转身从部族里抬出五大桶半干的乳白色橡胶。

    陈梁大悟。

    搞了半天,你们已经搞清楚咱们在搜集这东西?

    他掂量了一下。

    土著制作的木桶很大,完全是挖空了一截巨木。

    每桶里面的半干胶,不下一百斤。

    陈梁部这次带着先遣队朔流而上,不就是想找友好的土著交易么?

    他挥挥手。

    徐远回到哨船上搬下来一个大箱子。

    陈梁一样样展示着带来的样品。

    一百斤半干胶,可以换三尺棉布。

    或者一斤雪花盐。

    再或者一斤雪花糖。

    当然,最让土著看得目不转睛的是铁器。

    一把菜刀,或者一把匕首,一个矛头,一把朴刀,一个铁锅。

    随便选。

    但是,需要三大桶半干胶才能换取一件铁器。

    这几乎就是零成本了。

    谁叫当地土著没有这些好东西呢?

    费了好大的劲儿,陈梁才解释明白了以物易物的标准。

    梁元部也没有多少存货。

    他们是把乳胶化了涂抹到脚上当鞋子穿。

    这简直是暴殄天物啊!

    那玩意一干就裂开了,顶多坚持几天就得扔。

    谁叫人家不缺橡胶呢?

    也浪费的起。

    三天后,测量完了水深的陈梁开着旗舰停泊到了梁元部旁边。

    消息已经传开。

    看来,梁元部在周边部族中的口碑不错。

    到场的土著人过万,密密麻麻好大一堆。

    舰队都不自己割胶了。

    那种方式,实在太慢。

    下船维持秩序的官兵就有五百人。

    当然,友好的老族长也派人帮忙。

    这可是梁元部抢占先机,建立威信的好机会。

    这次交易,商品中多出了成衣和布鞋,当然,还有大的吓人的鱼虾!

    陈梁邀请老族长和其他几个穿着羽毛装的头领参加露天烧烤。

    海里的鱼虾蟹,来自异大陆的大米、白面和各种肉干,调料,酒水。

    吃的一帮老家伙眉开眼笑,狼吞虎咽。

    交易方式就此固定。

    据了解,周边有二十几个部族,人口几百到两三千不等。

    如拔耶部那般巧取豪夺的到真不多。

    种田打猎,几乎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

    现在是冬天,也是当地的农闲季节。

    虽说不是割胶的最好时期,可架不住山林中的橡胶树实在多。

    陈梁带的商品不少,种类多,换取的半干橡胶跟白捡一样。

    布匹,鞋子,食盐和铁制品是土著们最欢迎的。

    当然,几艘哨船去海湾里用拖网跑一圈,捞上来的渔货也顶得住梁元部好些天的收获了。

    吃的,无论何时都是畅销货。

    海鱼没什么刺,自然比河里的鱼更受欢迎。

    几乎每天都有上千土著扛着满满的大木桶来,交易自己满意的东西,又带着空桶回去。

    半干橡胶往船舱里一倒就好。

    土著制作木桶的方式太落后。

    陈梁也没必要留下这些笨重玩意。

    随着交易的时间延长。

    彼此都能学会一些对方的日常用语,交流起来更加顺畅。

    一个半月过去,舰队已经凑够了五千吨半干胶。

    没必要再耽搁了。

    大都督还在等米下锅呢!

    经过紧张施工,港口和基地已经完工大半。

    至少,三米高的一尺水泥墙围起来了。

    木建筑库房和宿舍也将就用。

    主要是,水泥不够。

    梁柏明主动要求自己带着五百官兵留下来。

    因为,交易还要进行。

    随船带来的商品至少还能换个几千吨,就更别说随处可以捕捞的鱼虾了。

    按照大都督的计划,一年能分两次送回去上万吨橡胶。

    目前肯定是用不完的。

    天然橡胶的保质期也就半年左右。

    一旦制成产品,那就能存放好几年了。

    涉及到保质期的问题,陈梁废了好大的劲儿才跟梁元部沟通明白。

    就算梁柏明留下来收购,也顶多提前两个月备货就行。

    舰队一到,修整个十天八天,装上半干胶就走。

    因此,选择每年的八月份和第二年的三月份各跑一趟就行了。

    暂时,舰队规模太小,远洋航行经验不足,还没有开辟南太平洋新航线的必要。

    三月二号,五艘舰船拉响汽笛,在卡塔拉赫湾,也就是新命名的橡胶湾排成一条横列,缓缓驰入北方。

    梁柏明等五百名留守官兵直到看不见军舰影子了,才恋恋不舍的放下右臂。

    “好啦!”

    “橡胶收购,暂时结束。”

    “继续建设咱们的基地!”

    “都别跟没离开过家的熊孩子一样。”

    “九十月份,咱们就能回家,没啥好盼望的。”

    官兵们轰然解散。

    也是!

    好不容易建设个海外基地。

    怎么的,也要弄的得规规整整。

    训练场,道路还要铺设。

    围墙外的射界肯定要清除。

    至少留够四百步吧?

    当地土著未必会威胁到基地的安全。

    但丛林多的蟒蛇,大家已经看到好几次了。

    他娘的,长八九米,一口就能吞下一头野鹿,就问你怕不怕?鹿鸣野的一品寒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