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历史小说 - 一品寒士在线阅读 - 第七百五十三章 军属兴家

第七百五十三章 军属兴家

    随着周尚坤的骑兵部队和铁锋军到处喊话。

    北部山区,荒草滩南部到流浪滩一线的难民纷纷扛起行礼,兴高采烈的回家了。

    尽管大家都知道,参军的亲人们几乎都战死了。

    可那又如何?

    生活总得继续!

    黄家堡活着还有万把人,已经算幸运地等到了援兵。

    隆德府和其他几个县的驻军,几乎都死光了。

    包括安定王都没有幸免。

    虽说,铁锋军主力还在中牟山前线打着。

    但那些来自铁城的官员自信地表示。

    只要铁锋军打下的地盘,就永远不会再丢掉。

    大家可以放心的回去重建家园。

    好日子开始了!

    是啊,这是三年来,无数义军子弟用命换来的。

    经过统计,两府十一县的丁口还剩下二百八十余万。

    为何这么多?

    一来,是当初杨成良从西南四府迁移不少难民,充实了几个山区县。

    另外,邢州、怀州那几个附属县人口本身就不少,向来繁华。

    伪周军打过来,都是大周人,自然不会胡乱杀戮。

    大部分百姓也不会乱跑,反正伪周也算半个自己人。

    自然,铁锋军打来,那剩下的六七万伪周军也投降得心安理得。

    他们可没怎么作孽。

    就算想作孽,上面也不让。

    天佑帝还想争取民心呢,首先不得争取当地的士绅阶层拥护?

    得罪不起那些士绅阶层,自然就搜刮不到财富。

    穷苦百姓能刮下几两油?

    辽军当然是为了劫掠而来。

    但焉支孟元的重心放在杨成良的地盘上,还没顾得上邢州,怀州那两府几个县。

    吃相再难看,也得装装纯良吧?

    辽皇的战略计划,原本是要把泸水西岸的两府十一县打造成围攻铁城的前进基地。

    驻扎几十万军队都是轻的,粮草不得尽量就地解决?

    因此,避免杀戮,辽军也不得不为之!

    忙忙碌碌到了四月中旬。

    难民总算回归家园,渐渐安置下来。

    黄家堡的伤兵们也纷纷出院,就剩下两千来号缺胳膊短腿的还得继续治疗。

    别看活下来万余人,加上以前的伤残义军,总数足有四千。

    沈麟大手一挥,这些人都能享受铁锋军的伤残官兵待遇。

    除了二十两抚恤银子照发。

    他们在疗伤期间,也按照惯例,参加了识字班和基层管理培训。

    再过一个月,他们就会分到两府十一县去充当村长、里长等基层官吏。

    此战,铁锋军的伤兵也有一部分退役,当镇长,县尉什么的也够。

    白娘子亲自征求周尚坤和罗定山的意见。

    如果他们愿意退役,同样能获得铁锋军的同等待遇。

    周尚吉擦了把眼泪感激地道。

    “二夫人,大都督能把那四千多伤残兄弟安排得妥妥帖帖,我们无以为报啊!”

    “末将麾下的每一个骑兵都表示,愿意加入铁锋军。”

    “为了抗辽,为了光复中原,我们愿意尽一份力。”

    罗定山也激动不已。

    “二夫人,我们剩下的六千零五十八名守城军,都愿意加入铁锋军。”

    “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骑兵,其他的也经过半年甚至一年的骑术训练。”

    “每个人,都至少杀过一个鞑子或者二鞑子!”

    “我们……是老兵!”

    白娘子很欣慰,她也舍不得让这帮身经百战的老兵解甲归田。

    杨成良都不在了。

    最后的隐患也没了。

    “我代表大都督,代表铁锋军欢迎你们!”

    这次整编的,还有去年底毕业的三万多娃娃兵,一直在露水谷营地训练着。

    当然,如此远远不够。

    铁锋军自然要在新附之地发展一批军属。

    白娘子已经着手从各地挑选二十万良家子,陆续进入训练营。

    这个比例,对二八十万人口基数而言,实际已经是极限了。

    因为,几年来,他们就有过三十万壮丁死于抗辽之战中。

    铁锋军的阵亡率很低,成为军属,无疑是带动当地人过上好日子的捷径。

    普通一兵的月饷就有一两半。

    他们吃住都在军营,没什么额外的花销。

    这笔饷银足够养活一家老小了。

    再说了,家家户户在乡下的,都能分田分地。

    住在城里的,只要有户籍、地契证明,原来的店铺买卖也会发还。

    家里人又不是啥也不干。

    二十四万新兵将编成三个军。

    分别由第一、第二军、第三军派人训练,最后也会跟他们合编。

    毕竟,这三个军实战经验最多。

    沈麟提议,三个月后。

    第一军,新一军合编为第一集团军,陈云为大将。

    第二军,新二军合编为第二集团军,陈风为大将。

    第三军,新三军合编为第三集团军,吴七为大将。

    其他四个军也别羡慕。

    将来都会一一整编,梁自忠,虎大龙、韩朝先、梁直都是未来的集团军大将。

    只是目前没那么多兵员,也养不起而已。

    未来的集团军可能会辖二到四个军,并不固定。

    为何?

    地盘大了,有主战的,也有留守的。

    留守的部队派人去增援主战部队。

    一方减少一个军,对方相应增加,很正常。

    平均下来,每个集团军拥有三个军的样子。

    但要达到这一步,就不知道何年何月了。

    近两百万常备兵力,在这个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就目前要养的八十八万人马。

    一个月就要一百多万饷银。

    还没算上军备和口粮呢!

    害得民政部自部长周元以下,大批官员紧张了半天。

    咱们养得起么?

    好在,大都督确实是划钱小能手。

    光是银庄的存银交了个底,一帮人就踏实了。

    足以坚持三年以上。

    官兵饷银以存折形式发放,不是每一个人到月底都把钱取光的。

    实际支出的并不多。

    再说了,庞大的军费支出,一样能带动地方消费。

    按照经济学规律,一两银子能撬动十倍以上的消费。

    在古代肯定达不到。

    五六倍总有吧?

    这会回馈多少商税、粮税?

    所以,在可控范围内,舍得花钱,并不意味着败家。

    另外,铁城的对外贸易,可比商税、农税更赚钱。

    目前,用于地方建设,免费学校的支出,两税根本不够。

    还得民政部下属的矿山、工厂利润找补呢!

    军队,得继续靠大都督的产业来养!鹿鸣野的一品寒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