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历史小说 - 一品寒士在线阅读 - 第七百六十二章 着急的老帅们

第七百六十二章 着急的老帅们

    时值六月,骄阳似火。

    延长县,屡经修缮的城墙显得高大巍峨。

    如今,千里沃野的河套平原、商路繁荣的河西走廊都成了陕北人争先迁移的新家园。

    战争期间,延安府下辖的几个县,算是横山之后的第二道防线。

    军民一到农闲季节,就自觉前来加固、加高县城城墙。

    这可是大家保命的地方啊!

    一旦前线守不住了,鞑子破关而入。

    大伙儿还指望靠着县城城墙御敌呢!

    沈麟率军支援西军,抵抗回鹘人的时候,就在陕西路开办水泥厂了。

    生产出来的水泥不但被用于前线城堡、关口加固,这些二线城池也分得不少。

    百姓们要做的就是加固再加固。

    等联军歼灭了回鹘人,收了河套平原,大移民开始了。

    老百姓却发现,只要兵强马壮,修不修城墙好像都不重要了。

    原本只有四五万人口的延长县,陆陆续续走了大半。

    大批山村都被抛弃了。

    就连县城,如今都变得冷冷清清。

    没人挡得住诱惑啊!

    去了河套,一家最少都能分到五十亩良田,或者百亩草场。

    留在家乡,拥有十亩瘦田的,就算小康之家。

    更别说去了河西走廊的,待遇更高。

    傻子才不走呢!

    当然,留下不走的,也并非就是傻子。

    这些人家里一般都过得去,甚至小有资财。

    他们可以把移民留下的相对较好的土地买下来,以后的日子也不差。

    高原地区的百姓没啥娱乐,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最大追求了。

    不过,最近一年来,铁锋军派出的打井队倒让大伙儿很是欢迎。

    他们是来钻黑油的。

    黑油大伙儿都知道,西门外的黑油潭,哪个延长县的百姓没见过?

    呃,现在干涸了。

    里面积攒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黑油,都被铁锋军舀得涓滴不剩。

    负责打井的叫刘长顺,算得上沈麟的得意弟子。

    延长老百姓都乐意叫他小刘大人。

    按照沈麟和刘长顺的想法,西门外的黑油潭都咕嘟嘟往外冒石油了。

    打个几十米,应该就够了。

    结果一直钻到六十米,达到了第一套钻进机械的极限,却啥也没捞着。

    没办法,刘长顺只得换地方。

    沈麟倒是没有苛责。

    他不了解延长石油的埋藏深度和后世的出油地点。

    只能广撒网。

    后来,铁城又送来一批改进的钻井机械,一共五套。wap..OrG

    但是,深度依然是个迷之问题。

    忙活了半年,刘长顺没有钻出一口油井,倒是给当地的百姓钻出几十眼地下水。

    甘甜清凉,可比以往的饮水好太多了。

    稍稍拓宽一下,就是泽被后世的深井泉眼。

    你说,当地的百姓能不欢迎钻井队么?

    免费打井,小刘大人,真是好人呐!

    刘长顺一度怀疑自己的名字有问题。

    物极必反,要不改成刘不顺得了。

    好在,上个月,铁城终于送来了第四代蒸汽机和沈麟折腾出来的合金钻头。

    从五百马力,一下子跳到一千五百马力。

    这下子,终于能钻得更深了吧?

    刘长顺思前想后,重新筛选了一批复钻地点。

    黑油潭就是首选。

    那底下百分百是有石油的。

    就是钻得不够深而已。

    重新组装调整的这批钻进设备,黑油潭周边就有三处。

    其他的送到下面七个村子。

    显而易见,刘长顺这是跟黑油潭较上劲了。

    十天了。

    八十多米深度,也该够了吧?

    哒哒哒!

    上百铁骑自南而来。

    领头的是三位白须飘飘的黑甲老将。

    鲁志昌的大嗓门远远响起。

    “小刘,小刘!”

    刘志昌摘下草帽,从工棚里钻出来,满身都是油汗。

    “啊呀,鲁帅、杨帅、折帅?”

    “您三位,今儿咋有空来了?”

    儒雅的杨文瀚哈哈大笑道。

    “还不是为了你的石油。”

    “原本咱们也不知道这玩意有啥用。”

    “前几天,你家大都督送来一辆军用货车。”

    “老鲁不相信,喝油的能有吃草的跑得快,非要比一比。”

    “结果,他家几匹精心培育的汗血宝马没跑出十里,就被汽车甩得影子都看不到了。”

    啥?

    刘长顺顿时大喜过望。

    “我们的汽车……造出来了?”

    “咱咋没听说呢?”

    折可烈呵呵笑道。

    “也就出来个把月。”

    “老夫还亲自去长安开了眼。”

    “啧啧,那速度,战马根本没法比!”

    “更夸张的是,那车能拉五吨货啊!装满一箱油,能跑五百公里,油才值多少钱?二百文?”

    刘长顺恍然大悟。

    三老头军务繁忙,大热天地跑这么远。

    原来是发现了石油的妙用?

    这账能这么算么?

    沈麟是答应过开采一吨石油给地方二两银子的税。

    也就是一文钱一斤原油。

    听这意思,那五吨的大货车,跑五百公里需要二百斤汽油?

    确实挺省钱。

    重载马车,路好,一次能拉三十担,也就是三千六百斤。

    五吨货,得三辆重载马车,六匹不错的驽马。

    跑五百公里,得折腾好几天?

    人吃马嚼,加上工钱,三两银子都打不住。

    而汽车呢?

    可能几个小时就到了。

    也就是说,汽车的耗费还不到三辆马车的零头。

    当然,汽车是新鲜玩意,购置一辆肯定不少钱。

    但那玩意是钢铁产物,皮实耐造,总比马匹好伺候吧?

    “三位大帅,帐可不能这么算。”

    “一吨石油,顶多出两成汽油呢!”

    “还有冶炼加工费,运输费什么的。”

    “一斤汽油可能要五文钱以上。”

    他当然不会说,还有三四成的柴油。

    其他的润滑油,煤油,沥青等等好多种化合物都能卖钱。

    三位老帅面面相觑。

    他们可不懂这中间的比例。

    鲁志昌大手一挥,嚷嚷道。

    “就算五文钱一斤汽油,那也划算。”

    “我们关心的是,你小子啥时候能钻出黑油来?”

    三位都是带兵多年的行家。

    如今,陕西路管辖的地盘太大了,运输线漫长。

    从长安到西军管辖的终点嘉峪关,即将通车的双车道水泥干线长达一千四五百公里。

    两马拉车,没有一二十天,根本到不了。

    换上汽车呢?

    一天一夜都要不了吧?

    十辆车一趟送过去的补给物资,就够一个团的骑兵用上好几天了。鹿鸣野的一品寒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