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历史小说 - 八零年代胡同甜爽夫妻在线阅读 - 八零年代胡同甜爽夫妻 第23节

八零年代胡同甜爽夫妻 第23节

    初迎说:“妈,我三舅给我的钱我买了车,我现在开出租,不开公交了。”

    姜铁梅头都大了,初迎这句话信息量太大,她解读出的意思是初迎三舅给了她一大笔钱;初迎放弃铁饭碗干个体了。

    而这一切都瞒着她跟方洪年。

    怪不得小两口最近有点奇怪。

    姜铁梅看着那辆气派干净的小轿车,说:“初迎,这车是你买的?是你的车?”

    “是啊,妈,我说买了小轿车带你去兜风,我把车开回来就是接你的。”初迎见闺女想上车,就把车门打开,把她抱进车里。

    姜铁梅一下就被能坐上小轿车的幸福感给击晕了,都想不起来质问初迎为啥放弃铁饭碗。

    放弃铁饭碗才是天大的事儿。

    “这车可真气派,得多少钱哪?”姜铁梅走上前,抚摸着车身各处问。

    邻居们都围了过来,初迎不想让蒋铁梅过于惊讶,就没回答他。

    “你最近都穿得特别讲究,原来是开上出租了啊。”

    “初迎,这是你的车啊?这车花了不少钱吧,你哪来的钱啊!”

    “你这一天能挣不少吧,我又开出租的亲戚,说一天能跑好几百。”

    姜铁梅被这个数字刺激到,还很好奇地问人家:“一天好几百?”

    初迎讲究闷声发大财,说:“哪听来的,哪能有那么多,没多少。”

    邻居们都很羡慕她,羡慕她会开车,羡慕她有钱买得起车。

    从众人艳羡的眼神中,初迎觉得当个胡同首富感觉超级棒。

    “我还没坐过小轿车呢,能拉着我们转一圈不?”

    议论纷纷中,初迎再次感受到出租车司机在这时是个高端职业,她是站在时代风口浪尖上的人。

    她都没回答他们的问题,直到听到这句,她干脆地说不行,“我每天活多的很,都忙不过来,但你们要用车我肯定优先安排,价格是八毛到一块二,给你们按最低价八毛钱一公里算,一公里就能省四毛。”

    姜铁梅美滋滋地把方洪年跟方戬都叫出来,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让初迎拉他们去兜风。

    “初迎开上出租了?”方洪年又来了一波震惊。

    姜铁梅很骄傲地跟他说是初迎自己买的车。

    “你三舅给你那么多钱啊。”方洪年啧了一声。

    “咱们去哪儿?”姜铁梅问,第一次坐小轿车,她感觉自己人都贵气了,挺胸抬头,坐得倍儿直。

    “我请爸妈吃饭吧。我没多少时间带小赋,都是妈在带,该感谢你们。”

    一句话说得姜铁梅眉开眼笑。

    不过她跟她儿子如出一辙,建议去护国寺小吃,要不去隆福寺小吃。

    初迎建议去东来顺吃涮肉,“正好秋天贴秋膘。”她说。

    姜铁梅可舍不得去吃东来顺,但她这辈子就想吃一次,纠结了一会儿欣然答应前往。

    “咱都没带票吧。”姜铁梅说。

    “东来顺这种高级饭店不用票。”初迎说。

    姜铁梅立刻啧啧两声,说连票都不要,那得贵成啥样啊。

    “爸,妈,我请客我点菜。”初迎开车带着他们去东安市场的东来顺,路上就提前说好。

    现在她去东来顺吃饭是高级享受,等过二十年还能觉得东来顺好吃么,到那时不过是填饱肚子而已。

    他们到的时候不到五点,门口已经排上长队,吴铁梅可觉得自己开了眼了,原来有钱人那么多。

    等了好一会儿才坐到桌边。

    初迎出手阔绰,直接点了十盘羊肉,一盘两块钱,每盘目测半斤左右,在油水不充裕的八十年代,大家胃口都好,四个大人这点肉根本不算多,可已经到姜铁梅的承受极限,她虽满脸肉疼,可为防止自己看起来像土包子,硬憋着没说话。

    调味料很讲究,一下就端上来七个小碗,另外还有葱姜糖蒜。

    配菜就很简单了,只有白菜、粉丝还有烧饼,不过初迎很满足,有肉就行,毕竟有钱人的快乐就这么朴实无华。

    一家人大快朵颐,吃完饭回到家,姜铁梅竟拿了二十块钱过来,对小两口说:“今天能坐上小轿车,能吃顿涮肉我这辈子都觉得满足了,我知道初迎孝顺,可你买车投入那么多钱我都心疼,巴不得你赶紧回本,这钱你拿着,算是爸妈花钱吃饭,等你车回本了,再请我们吃一顿。”

    这还是她认为初迎有一辆车,要是知道她还有另外一辆车没到货,又借钱给了别人还不得心疼死。

    初迎觉得对抠搜婆婆的改造颇有成果,那么她当然要收钱并继续改造,推让几番,她才把钱收下,嘴甜地说:“妈,你不用担心我,我会尽快回本。”

    姜铁梅说:“行,那我就等着你回本。”

    等他娘走后,方戬说:“你看,咱事先不跟他们说,现在俩人脑袋都晕乎乎的,一下就接受了你停薪留职跟买车的事儿,不用费嘴皮子解释。”

    初迎笑道:“他们坐了车,又吃了饭,想不起来计较。”

    ——

    等他们再回到出租车站,发现这个站点又多了四辆个体出租车,其中一辆车的司机还是他们原来的工友,跟初迎一样是公交司机。

    初贰抱怨说:“好日子没过几天,这车多了活没多,一天少三四十块,以后是不是还得有车来,那咱的收入得更少了。”

    这些人都跟他们一样,是第一批拿到个体出租车运营证买车的人。

    初贰把他们当竞争对手,可初迎不这样想,她把这些会开车修车的人都当做她未来潜在的合作伙伴,她说:“这不正常吗,咱们能拿到营运证别人也能拿到,以后打的的人肯定越来越多,咱们挣得钱不会少。”

    “你看这一下子就多了四辆,到底会来多少辆,把我们的活分走了。”初贰有点担忧,前段时间挣的多,难免膨胀,现在遇冷,一时接受不了。

    初迎比他乐观的多,京城一共开放过两次个体出租车运营证,到最后个体出租车才一千多辆,现在还属于出租事业发展早期,出租车数量自然不会井喷式增长。

    跟堂弟分析一通,初迎说:“你得沉住气,大不了不在这个站点等派单。”

    初贰这才内心安定,说:“三姐你心可真宽,我得向你学习。”

    父母还不知道初迎买车的事儿,周日,初迎带着小赋开车回娘家告诉他们这件事顺便让他们看看自己新买的车。

    “初迎,你这车这么高级,得花不少钱吧。”陈秀镯问。

    初迎没答,邀请他们上车去兜风,老两口可不像姜铁梅那样大方,他们舍不得坐闺女的车,再说又没事儿,兜风有啥好玩儿的。

    陈秀镯憋了一路,直到回到家才问初迎:“这车花了不少钱吧,你三舅到底给你多少钱啊!”

    除了方戬跟初贰,初迎没告诉任何人她拿了多少钱,省得这些人太过意外,她又得费嘴皮子解释,对父母她也不想说。

    “反正够买这辆车。”初迎轻描淡写地说。

    “他爸,这车得多少钱啊?”陈秀镯问。

    “几万块吧,我也不了解小轿车啊。”出道说。

    “你三舅给了你好几万?你花好几万块钱买出租车开,有那么多钱存银行吃利息不就行了吗?给公家开车铁饭碗多好啊,瞎折腾什么,你三舅可真舍得,你也敢要。”陈秀镯喊了起来。

    她想陈周钊最多给初迎一万块钱,这是一个她能接受的数字。

    初春制止道:“妈,你别嚷那么大声,大惊小怪的,开个体出租可比给公家开公交强多了。”

    陈秀镯没帮三弟,没给三弟钱,也不希望初迎从三舅那儿拿那么多钱,她说:“初迎,你三舅挣钱也不容易,再说拿人家手软,总不好白拿,等你这车回本你把三舅的钱还了吧。”

    初道真不愧为人师表:“咱们不占任何人便宜,就是你三舅,你也不能拿他那么多钱。”

    老两口一致同意初迎还钱,陈秀镯发起愁来:“初迎,这么贵的车啥时候能回本?哎,好好的铁饭碗不要了,多少人想去开公交呢,给公家干多好!”

    初道觉得不能白要钱,但她鼓励初迎发展自己的事业,埋怨媳妇说:“看闺女干点事你还给撤她后腿,初迎会修车开车,她这是技术工种,你看她都这么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你就放手让她去干,你就是自己干不了还瞎操心。”

    初冬说:“对,妈就是妇人之见。”

    “你看你们说得,我这还不是操心你三姐回本的事儿。”陈秀镯嘟囔着。

    她们在这边聊着,初夏一直没参与,就双目无神地看着翻滚的油烟气,初迎转移话题,问她:“她二姐,你打算怎么着,就这么耗着?”

    初春说:“余温的心都不在家里,不在你跟孩子身上,耗着有啥意思呢。”

    别看初夏现在不言语不爱说话,当初下乡时可是风风火火的女汉子,大方爽朗,干农活比男人都强,要不她怎么能获得工农兵学员的推荐名额。

    初迎直截了当地给她指明出路,说:“要不你就跟余温耗着,你不好过也别让他好过,当初要不是你把上大学资格让给他,他还在农村种地呢,他在粮所不是挺受器重的吗,你去他单位闹,去他相好的单位闹,他们俩就不用想着提拔提工资了,说不定工作还得黄了。

    要不就离婚,你想你下乡时不比一般姑娘都强,自己带小双也能过得好好的。”

    初夏说:“你们说得我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我不想把事儿做绝,余温从农村出来不容易,我不想把他工作搅黄了。他们家重男轻女,宝贝这个孙子,就是离婚他们也不想把小双给我。”

    陈秀镯恨铁不成钢地说:“你就是觉得你们有个儿子,巴不得他回心转意。”

    初迎说:“余温就是一坨屎,你还要拾粪么!”

    “要是你你怎么做?”初夏问初迎。

    “我当然是离婚。”初迎想了想,又说,“不离婚耗着他也行啊,就不给他相好的让位,我有的是办法让负心汉外遇男难受。”

    姐妹们凑在一块儿,听初迎说怎么对付渣男。

    初夏听得出神说:“真羡慕你,我要是能有你这么洒脱就好了。”

    初迎说:“你不愿意放手只能让自己难受。”

    ——

    姜铁梅最近特别忙,她把初迎开出租的事儿告诉了她的工友,附近胡同的邻居以及所有她认识的人,总之就是两个字,骄傲。

    不知道她从哪听来“方向盘一转,给个县长都不换”这句话,伴随着她吹牛,她认识的人几乎都对这句话耳熟能详。

    周日,她特地带着小赋去隔壁胡同找她的老姐妹,还没开始吹嘘,就被老姐妹炫了一脸。

    之前姜铁梅总跟人吹儿媳妇是公交车司机,工资高还是技术工种,她老姐妹特别羡慕,就发愤图强找各种关系把自己儿子塞进交通公司,终于,他儿子开上了出租车。

    老姐妹得意地说:“你们家初迎是妇女家,开大轿子挺费劲的吧,还是像我儿子这样开小轿子省劲,还不用整天灰头土脸地拉那么一大车人,那公交车挤得呦,冬天冷得要命,夏天一股汗臭味儿,哪像小轿车那样轻松不累还干净。”

    姜铁梅笑眯眯地说:“可不是,你说得都对,我们家初迎也开出租车,不是给公司开,是自己买的车,不拿死工资,不给公家干,她给自己干。‘方向盘一转,给个县长都不换’你总听说过吧,说的就是初迎这样给自己开车的。”

    对方正期待看到姜铁梅羡慕嫉妒恨的表情,此时难以置信瞪大眼睛:“初迎给自己跑出租,她买车了,你们家有买车的钱?”

    从老姐妹惊讶的反应中,姜铁梅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可不是,自己花钱买的车。”

    “哎呦,你们家真有钱买车?”老姐妹惊呼。

    “你说呢。”

    姜铁梅不解释,炫耀的目的达到,得意地哼着革命歌曲走了。

    ——

    傍晚,孔浥尘在院子里大喊:“小赋,黑猫警长开始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