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历史小说 - 大唐种田指南在线阅读 - 大唐种田指南 第138节

大唐种田指南 第138节

    窦亮清了清喉咙:“这高十二郎横空出世至今也没两年,可他做得各个是大事,倘若是唐人,怕是已能载入史册。”

    “哎,想来他在乌斯藏,也应该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吧!”

    他接着说道:“这高十二郎年岁也不高,今年才堪堪十六,甚至没到行冠礼的年岁,他的命也是个不好的,十四岁时没了耶娘,家中只余他与三个嗷嗷待哺的妹妹。有传言说他以前虽聪慧,却不像现在这样,能做大生意、做大事。”

    “天下商贾一个样,都从微末而起,除却那些个影响深厚的,譬如范蠡初便做海盐生意,饶是刘玄德都曾以编织草鞋为生。”他发现自己举的例子不够好,有点打擦边球的意味,可看没人打断,就接着往下扯。

    “高十二郎也是如此,开始做豆腐生意。常言道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这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真要说来,也是高十二郎天资聪颖,磨豆腐虽然苦,在他所居住的镇上却无人做此活,最近的豆腐铺子在方圆几十里外,高十二郎说是从《淮南子》中习得豆腐做法,我寻思着看《淮南子》的人这么多,也无人推敲出豆腐的做法。”

    “赚得第一桶金后,他也没有止步不前,又陆续出染坊、酿酒。”窦亮略作停顿道,“这白酒,恐怕是高十二郎做最大的生意了,距离他做出白酒已经一年,大唐繁华城市都能买到这种清亮的酒液。喝不惯的人都觉得烧喉咙、呛口,可那些正儿八经的酒豪却沉醉在其中。”说着他深吸一口气,竟已有了几分醉意,那醇厚的香气扑鼻钻入他的鼻翼间,窦亮竟有些微醺了。

    “哎,哪怕是我,也极爱这酒。”

    “听闻最近他还鼓捣出了足袋与袄衣,正在长安热销,羊毛足袋已传到这,可听说不是十二郎那拿的,我不是很想买,怕买到鱼目混珠的滥货。”

    说到这,窦亮的酒喝完了,故事也告一段落,他看向叶澜,举起手中的杯子,似乎在向未曾谋面的高长松致意,也像是给自己这一番话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谢自然也说:“我也听说过高十二郎的名声,道友中时常有赞他的,听说他是灵宝派的弟子,很有天分,灵宝派的陈道友还专门去乌斯藏教导他。”

    说到这又压低声音道:“还有种说法是,高十二郎天生佛心,可先被道门带走了,佛门众颇有微词。”

    窦亮也混门派,能聊上几句,他说:“无论如何他都是乌斯藏的人,就算有微词也轮不上大唐的和尚说话。”

    听听就知道,他对秃驴没什么好感。

    叶澜插话道:“我不曾听说这些,却耳闻高十二郎擅驭兽之名。”她心道,不只是异兽,那些成精的都与他很要好。

    窦亮说:“东胜神州异兽如此多,叶道友既然说了,那就定当如此。”他说,“哎,世上竟有这样的人。”

    修行的好,又会做生意,而且做的不是普通生意,是发明创造,这也太高于时代了。

    民间有说法,讲高十二郎的这些创意都是神仙梦中传授,窦亮却道不可能,神仙是否有这佳酿可饮未可知,哪能把这好东西传给人族。

    听了这么多,叶澜认为自己应当投桃报李,她说:

    “十二郎予我派几瓶酒,送至拍卖行以抵报酬。”

    “所得颇多。”

    没了。

    谢自然跟窦亮还等了很长一会儿,叶澜却没有讲话,他们这才意识到,她竟然说完了。

    叶澜说话向来如此,单刀直入、言简意赅,这也是剑修的毛病,他们喜欢动手不动口。

    窦亮问:“你是要横跨大唐去乌斯藏找十二郎?”

    叶澜:“正是。”

    窦亮思忖一会儿,没过半晌便做出决定,他说:“路上可否加一同行人?”

    这话说得文雅,叶澜反应也快,她说:“你要一同去?”

    窦亮问:“可方便?”

    叶澜说:“我方便,可远去乌斯藏是否影响你生意。”

    窦亮说:“我这回往返两大洲,很是挣了一笔,哪怕三年不开张,日子也能过得富庶。”他又说,“我这人不图别的,就想过个逍遥日子,天南地北到处跑,最好再结识些风流人物,高长松这样的人倘若能认识,我是不想放过的,而且听说他所在的高老庄宛若桃花源,去过的人都说是人间仙境,定要去见识一番。”

    谢自然也找到机会插话道:“路上可否带我?”见二者看向自己,她解释道,“我倒不是去乌斯藏,只是顺路去长安。有一名友人长居于那地,我要去拜访他。”

    听完二者欣然同意。

    *

    之后几日,叶澜在扬州过得很是舒坦,窦亮愿意帮她付一切开支,她却不愿意如此劳烦人,请一顿两顿算了,顿顿如此,她也很不好意思。

    只可惜窦亮现在什么都不缺,她也帮不了对方什么,无奈之下叶澜只能上街看看有什么活做没有。

    大唐不比大安,在那儿,剑修能够轻易找到活,一是因为当地居民都清楚他们打工皇帝属性,暗地里偷偷说剑修物美价廉,凡是要杀个异兽,采个草药都喜欢让他们去。

    当然,这里的“物美价廉”也是有隐藏含义的,这里的“廉”是跟其他修士做比较,而“物”也不是普通人能招来的“物”,要不然开秘境的时候,一马当先去杀傀儡的怎么会是剑修呢?

    大唐的修士都是老爷,是活神仙,寻常商贾不敢聘用他们,甚至不敢直视他们的脸。

    这里的修士里可包括有文心的读书人呢,还有那些孔武有力的锻体武官,这些人是真的官,商人看他们是要说尊称的。

    此外,这二地的招工模式也不大一样,唐还是人情社会,招的都是长工,需要人担保才能做活,她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如何有人介绍?

    她却不曾知道,想她这般白衣飘飘的剑修走在扬州的街道上,会引得多少人偷瞄。

    不多时,叶澜便被叫住了,喊她的自然也是名修士,那日叶澜一剑动四方时看过她冲天的剑气与端丽的姿容,便将她的模样牢牢记在心中。

    不过,叶澜却不记得他。

    青年学子结结巴巴道:“道友,我观你在这转悠许久,可有什么事?”

    叶澜先有些怪,随后顿悟:哦,这就是热情好客的大唐人!

    叶澜道:“我在找工。”

    找工?

    青年文士一时间没理解她的意思,这里的找工真实他知道的找工吗?

    这名学子名为韩百生,走的是以文入道的例子,大唐修士儒释道三家分晋,儒讲究的是文心,讲究一身正气,他们的修行有些玄之又玄的意味,写一手好文章,不代表修为高深,当一个土里刨食、一心为民的边陲父母官,也不代表修为低下,他们讲究顿悟。

    高长松先前也算见识过不少学子,却都没什么修为,眼前的韩百生并未出身世家大族,是小门小户的学子。

    或许是因为他立志行万里路了解民生,在写了一篇讲治理之法的文章后,竟有了些感悟,入道了。

    之后他选择再度游学,亲眼看看大唐,深入民间了解情况,这次也是偶然到扬州。

    他看叶澜一副等待回答的模样,硬着头皮问:“能做什么工?”

    他有些惶恐,自己没理解错“找工”的意思吧?他真不是想要折辱叶澜。

    她这样潇洒的剑修,怎么会要打短工呢,而且是在异国他乡打工,实在是太奇怪了!

    叶澜回答道:“搜集天材地宝、击凶猛异兽、护要人安危、练剑喂招、带人下秘境。”

    是的,没错,这就是剑修经常干的工作,听起来非常高级!

    韩百生先是松了口气,随后肃然起敬:他至今没有探索过秘境,却知道那是上古封神大战的战场遗留,其中的危险数不胜数,修为高深的大儒尚且不能自保,她竟然说能带人下秘境,实在是了不起!

    他都不担心叶澜说大话瞎吹牛,只要是见过她惊为天人一剑的人,都知道叶澜有这样的实力。

    韩百生:哎,自己这等小白是万万不能与之媲美的,同样是修道之人,恐怕只有谢仙姑这样的人才能与叶道友喂招吧!

    那日看过叶澜的剑气,他心中竟然产生了一丝明悟,许久未提升的境界也略有些松动,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先辈大能哪怕从手指缝里漏出一点点,也够他们吸收了。

    等等!

    韩百生忽然顿住了。

    叶澜看他没说话,不免有些失望,哎,原本还指望他能给自己介绍工作的,果然还是不行吗……

    她正准备掉头离开,却听韩百生试探道:“练剑喂招?可以带我练剑喂招吗?”

    叶澜古怪地看他一眼,看得韩百生都要没信心了才道:“可。”

    她心说:带谁练招不是练?只要给钱就是老板,他们剑修服务态度可好了!

    话虽如此,其实在大安,剑修们的补习班并不是很受欢迎,准确说来,没什么人愿意跟着剑修练,因为他们太较真了,一剑劈下来太狠,学员往往没学到什么,就产生了差点被劈死的濒死感,很难继续下去。

    真担心对面的剑修忽然冷冷说一句“你不诚!你不该练剑!”随后一剑劈下来。

    剑修:有什么办法呢?师父/师兄/师姐就是这么教我们的,久而久之他们也只会这一种教法了。

    此外还有人抗议:“他们一点都不讲解技巧,我们需要的是理论知识!”

    剑修:什么理论知识?先去挥剑一万次,基础打牢了,还能不融会贯通?

    韩百生本来想问叶澜“多少钱”,可他看着对方的脸,真问不出这问题。

    俗啊!太俗了!简直俗不可奈!把浑身上下的钱拿出来就完事了!这可是前辈的教导,根本不是金银凡俗物能买到的!

    他作为文士,也是练剑的,于是激动道:“道友,请赐教。”

    叶澜的呆毛一下子立起来了,此人竟然要雇佣自己!

    练剑其实是最便宜的,可眼下连个活都找不到,还要什么自行车呢,自然是有一样就做一样了!

    于是她看似高冷地眈了韩百生一眼,微微颔首,仿佛在说:带路吧。

    韩百生跟打了鸡血一样,连手都在颤抖,他带着叶澜往扬州城郊走去。

    第146章

    “阿嚏——”以剑气犁地的高长松猛地打了个喷嚏。

    因近日天气转凉,钟离珺后知后觉地问了句:“可是染了风寒?”

    他能说出这话语已是很有心了,要知道,这群修士几乎不会感冒,灵力覆盖在身体表面,温差对他们无碍。

    高长松穿得单薄,可他也是修士啊,修为也不算低,当然不怕冷,他说:“只是鼻子痒,不碍事。”

    钟离珺哦了一声,不置可否道:“那就继续吧。”

    继续说的是剑气犁地。

    高长松都要垂泪了,他的地不算多,也绝对不少,虽说一眼能望到尽头,但一想到他那时灵时不灵的剑气,就知要犁完这块需要时间无数天。

    他身上那顽固的惰性俨然要冒头,高长松真想说“我不想练了”。然而,每当他看向钟离珺,见对方不是在打坐就是在练招,这话便说不出来了。

    人家能够修行有成,靠的不只是天赋,还有恒心,自己的天赋本就不是很高,再不好好修炼,给猪八戒打趴下怎么办?

    好好练吧。

    他老高家也不只有他一个人在练剑招,真要说,也就高玉兰日日把自己关在家里头苦读,要不是高长松每天拖她出来晒月光,给她喂招活动筋骨,怕这小丫头能憋出病来。

    剩下的二人中,老大高香兰的拳脚功夫是扎实,可她对弓马的爱好胜过喜爱剑,是个没剑心的,她挥舞剑跟挥刀都没什么区别。

    高翠兰倒是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跟屁虫,高长松一来田埂她就跟上。

    小孩子一天一个样,也就两年不到的功夫,她从懵懂的小女孩儿长成古灵精怪的模样。可正如高长松担心的那样,孩子心性的高翠兰在修炼上过于一帆风顺,这导致她没什么定性。

    练剑跟一点灵通即成符的符修不同,高翠兰跟了高长松几天,也不免亲自上手试试,结果不尽如人意。

    她操纵灵力,如同操纵自己的手脚,可多了把小木剑,手脚便成了钝器,无论怎么摆弄,都释放不出凝练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