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历史小说 - 快穿之我家娘子是上神在线阅读 - 快穿之我家娘子是上神 第78节

快穿之我家娘子是上神 第78节

    第122章 上京(推荐票满3000 ,加更~)

    也不知道是段张氏运气好,还是不好,她一回去,果然看到小红坐在段二的怀里,整个人气炸了:“你这个贱人!”

    冲上去,跟小红打到了一起。

    另一头,段秀丽听到奶奶的话后,一脸担忧:“奶,我爹他真的……”

    杨香薇淡定地看了她一眼,说道:“真的假的,跟你有什么关系?那是父母的事,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

    “可是……”

    “你手里捏着红颜阁的股份,再加上你自己开的铺子,这是你的底气,就算以后嫁了人,只要你自己不低头,没人敢欺负你。”杨香薇说道,“我知道你担心你爹娘,不过你放心,我这把老骨头还没老,你爹娘闹不起来。再说就你娘那个脾气,你真当你爹那叫小得纳起来?你爹要有那胆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应该先跟我或者你娘提,而不是偷偷摸摸来……”

    段二窝囊了那么多年,会在段家发家后闹出点事情来,很正常。

    只是闹跟闹起来是两码事。

    段二、段经氏到底没闹起来,因为不等杨香薇出面,听到动静的段大、段四等人就去了。

    没有几个女人愿意听到自己男人的兄弟想要“纳小”,因为这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男人——你看,我兄弟都纳了,我是不是也可以?

    平时段罗氏、段陈氏再跟段张氏不和,在这种时候也站到了一起,“指责”段二对不起段张氏。毕竟当年嫁过来的时候,段家一无所有,现在段家发家了,怎么就能够忘记往日的恩情?

    段二也被段大、段四两个人责怪,孩子都那么大了,放着好端端的日子不过,再折腾一个女人干嘛?

    为了二两肉的快感,闹得家宅不宁,爽啊?

    杨香薇还以为那边会请自己当一个“裁判”,没想到不知道咋的,没闹到她面前来。她挑了挑眉:想不到也长点脑子啊,知道不能什么事情都闹到她面前来了。

    既然没有人找她,她就当做不知道,但考虑到段二的萌动“的春风”,杨香薇还是做了准备。

    连夜写了一个剧本,请了某个戏班子,让对方排了出来,来段家村演了三天三夜。

    前半段痴心女错付,后半段——痴心女原为心机女,为谋嫡妻之位而来;

    前半段邂逅美好良家女,后半段——心机策划,为求上位,陷害嫡妻,登堂入室后暗害前妻嫡子;

    前半段……

    总而言之,前段半永远是看起来既正常又美好的爱情,一旦到了后半段就是大反转,再美好的“相遇”都是心机之物,只为了你那万贯家财,享那一世富贵。

    以为自己跟小红是真爱的段二:“……”

    他发誓,他娘肯定是故事的,上次戏班子的戏可不是这么演的。

    人家戏班子还夸杨香薇给的“本子”好,还想请问是谁写的,请对方帮忙多写几本。

    杨香薇笑眯眯的,表示就是“巧遇”,下次遇到的话,肯定会请对方多写几本,送到戏班子去。

    反正后来班主发现不少大户人家都爱看这几出戏,找不到原主,他也就请了文人仿着写了几个本子,照样火。

    由此,段家村哪家有什么事情,想要请戏班子,哪回都少不了这种剧情。到也算做了不少贡献,少了几桩“痴情怨女”的爱恨情仇。

    如果不是段承、段远要上京城科举,杨香薇都差点忘记自己这辈子是来干嘛的了——哎哟,正戏要开始了。

    她微微眯了眯眸子:“上京啊,那行,我跟你们一块儿去。”

    段承、段远一听,有些不放心:“奶,你就不用去了吧?我们两个已经长大了,能够照顾自己。而且我们家在京城有分店,跟那边的掌柜打声招呼,会有人照顾我们的。”

    杨香薇瞅着这两小子,到是有点意外。一开始,她也只想着让他们识个字,没成想他俩到也争气,不过几年的时间,就被先生允许下场一试。

    虽然两人的成绩不能说有多突出,但从童试、院试到乡试,他俩到走得一路程度,居然还能够加年秋天的会试。

    也就是说,只要会试过了,他俩就是进士,能够当官了。

    啧啧啧……这下好玩了,要是老侯爷发现自己捡了这两个优秀的“曾孙”,恐怕没得高兴死。

    “你们是嫌我年纪大了,怕我拖累你们,不想带吧?”

    段承、段远自然不肯承认,只说秋闱辛苦,奶奶没必要跑这么一趟,在家里等消息是一样的。

    “呵呵!要嫌我老就直说,反正我要上京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我到要看看,这个家是你们做主,还是我做主。”

    段承、段远:“……”

    果然过去了这么多年,奶奶还是什么“一言堂”。

    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奶奶不仅自己去,还将一帮姐妹、堂姐妹,全部带走了。收拾了一大堆行礼,准备了一队马车,那感觉不是去“秋闱”的,到像去旅游的。

    “奶,这么多人?”当一早上起来,发现自家门口这么多人,段承、段远的嘴角都快抽搐了。

    这要让他俩的同窗看了,他俩以后还怎么做人?

    “奶,我们是去秋闱的,不是去旅游。”

    杨香薇淡定地看了二人一眼,说道:“是我要科举吗?”

    “不是。”

    “是你姐,或者你堂妹?”

    “不是。”

    “那不就对了,你们兄弟两个是去科举的,我们其他人是去旅游的。”说完,杨香薇喊上段雨凝等人,一帮人全上了马车。

    开玩笑,这种能够“见世面”的事情,一辈子就只有那么一回,她不把几上丫头带上,以后她们上哪儿有这样的好机会?

    何况,把她们留在乡下地方,她也不放心。

    段雨凝、段秀丽的年纪已经到了相看的时候了,段张氏那个蠢脑子,一直想要还娘家的恩情,居然还想把段秀丽给嫁过去。

    开什么玩笑,她娘家那几个小子大字不识一个,不是好赌,就是好玩,哪个配得上段秀丽?这要嫁过去,段秀丽的嫁妆都能够被玩完掉。

    杨香薇虽然不能保证能够给这些丫头找一个最好的人家,但肯定会比张家的那几个小子好。

    段雨凝、段秀丽、段乐怡、段尔珍、段梦月五姐妹坐在马车上,兴奋得不得了,因为这是她们第一次出远路。

    以前虽然奶奶也有带她们谈生意、上镇上,但这回不一样,这回可是去京城。

    几个小姑娘不像她们娘那么怕杨香薇,叽叽喳喳的在旁边说个不停,一直在打听京城的事情。说京城是不是真的像戏里说的那么大,那么黄金满地,那么漂亮华丽?

    第123章 邸报

    她们对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因为从来没见过,只是听人家说过,所以她们充分调动了能够想像到的东西,全部安到了京城身上,问杨香薇:“奶奶,是不是那个样子?”

    “我哪知道?我又没见过。管它什么样子,人嘛,还不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房子是用来住,街道是用来走的,难不成他们坐的不是马车,而是天上的白云?”

    杨香薇几句,就将几个小丫头全逗笑了。

    段梦月年纪最小,不过五、六岁的样子,特别好吃,所以当四个姐姐开始在马上车看书、打络子、下棋的时候,她就在那里吃零食。

    什么果脯、炒豆子,她都能够吃得津津有味。

    因为好吃,她也跟其他几个小时候长得有些不太一样,整个白白胖胖的,包子脸,跟个福娃似的,让人见了就特别喜欢。

    段雨凝、段秀丽、段乐怡、段尔珍几个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捏捏她的小脸,逗逗她。

    她也不生气,只是嘻嘻地冲你笑:“姐,要吃吗?我还有豆子。”

    “噗嗤……你自己吃吧,上京的路还长着呢,你带的那些豆子都不够你一个人吃的。”段尔珍笑话她。

    段梦月完全不以为然,说道:“没事,我带了生豆子,到时候到了客栈,可以让嬷妈给我炒。”

    嬷妈,就是负责照顾段梦月的奶妈。

    跟其他几个是自己娘带大的姐姐不同,她三岁就从娘那里搬了出来,搬到了奶奶的院子。

    那时她年纪还小,几个姐姐的年龄也不大,还不能很好的照顾她,于是当年那个负责教识字、规矩的老嬷嬷就变成了专门负责照顾她的“奶妈”。

    因为有嬷妈带,段梦月虽然年纪最小,但规矩还是非常不错的,可以随时拿来给几个姐姐当“范本”。

    几个人冲着段梦月笑,说她上哪儿都离不了“吃”的。

    段梦月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嬷妈说了,我还是小孩子,就应该多吃,多吃才能够长个。”顺便,还嫌弃了一把亲姐段乐怡,表示她的个头还没有人家四姐段尔珍高,丢脸。

    段乐怡气得牙痒痒的,伸手挠她的痒痒:“胡说,那是因为大伯母本来不高,所以大堂姐、四堂妹就高,我是吃亏在这上头。”

    没明指是娘太矮了,但也大概是这个意思。

    跟段罗氏盯比,段陈氏确实显得更加小鸟依人一些。

    旅程是漫长的,一开始还有说有笑,到了后面,几个姑娘就笑不起来了。

    望着马车外一成不变的风景,焉趴趴的。

    其中活泼一些的段尔珍,还跑去问段承、段远:“哥,到底什么时候到啊?”

    段承一脸无奈:“大概要走一个多月,出门的时候走了,京城很远。让你们呆在家里,又不乐意,非要出来凑热闹。”

    “才不是凑热闹呢,奶奶说了,做姑娘的,只有见的世面多了,才不会被坏男人给拐走了。”段尔珍义正辞严地说道,“我们这是在学习,学习懂吗?”

    “懂!非常懂。”段远故意问道,“那上次我让你练的字,你练了吗?”

    一听练字,特别不喜欢练字的段尔珍就想躲了,打着哈哈,表示大姐就找,赶紧跑了。

    段承笑着摇了摇头:“你老提这个干嘛?她又不用科举,会认能写就不错了,不用要求那么高。”

    “大哥,你敢说,奶这回带她们上京,没打什么主意?”段远却不这样认识,他放下手里的书,说道,“你忘记同窗上次怎么跟我们说的了?他说,如果他这次过了,不知道能不能有幸跟我们成为……”

    虽然没有说完,但是段承懂了,只是他觉得:“不应该吧?奶不是那么势力的人。若奶真那么势力,当年就不会带着整个段家村发家了。”

    “大哥,你太天真了。”段远无奈,“奶那是没得选择,她手里有那么多方子,不多带点人,就赁我们家那点家底,稍微被人家胭脂铺给盯上了,都会有麻烦。你忘记,后面几次奶再带我们去胭脂铺送货的时候,已经有人开始跟踪我们了。”

    段承立马想了起来。

    当时他们奶还没想着带段家村发财的时候,有一次他们往胭脂店里送完货,出来就感觉被人“跟踪”了。

    当然不是他们察觉的,而是他们奶。

    他们奶带着他们开绕八绕,才将人甩给。也是从那个时候人,他们学会随时“眼观四方、耳听八方”,一旦不对,赶紧躲开。

    虽然这几年,他俩的工作主要是读书,但是他俩和大一点的堂弟没少帮奶在外面跑腿,开眼界。该知道的东西,他们都没有落下。

    只是,相较于喜欢读书的人俩,二叔、四叔家的那几个,除了还有一个继续留在学堂读书,其他的都出来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更喜欢做生意。

    而那两个还留在学堂的堂弟,今年也下场了,只是参加完乡试,他们就没有再继续了,想要再学习几年,更有把握了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