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1章

    可她还是出家了,这是因为妙玉父母早亡,在她三岁时就去世了,又没有其他亲友,干脆托庇在师父门下,又莫名和原著契合起来。

    苏叶此时见到赖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就知道是两人的缘故。

    妙玉本就是方外之人,和贾家林家的牵扯都不深,即便后来入了大观园,也不过是无牵无挂的姿态,只心有挂碍罢了。

    也因此在苏叶没有刻意改变她命运的情况下,妙玉是受到影响最少的人,很轻易就走上了原著的命运。

    当然了,或许这里面少不了和尚和道人的手笔。

    苏叶笑着上前,“梅花雪水和雨前茶,果然好搭配,妙不可言,不知道两位大师可允我二人讨一杯茶喝,也好尝尝这东软梅香和茶香?”

    跛足道人和赖头和尚当然也注意到来人,对视一眼,齐齐站起,对苏叶略微施礼,“原不知星君在此,怪道命数发生偏移,敢问星君……”

    “你们说的星君是谁?我吗?”苏叶不承认,“我只是想喝一杯茶的普通人而已。”

    她可不是什么星君,也不想和两人聊什么神神鬼鬼的,那个等她实力再高点,有一力降十会的本事,再去那仙界好好论道一番不迟。

    现在嘛,既然在人间,当然只谈人间风花雪月了。

    两人被直接梗住,碍于苏叶的身份和本事,也不该再提了,对视一眼,重新露出憨厚傻痴的表情,“有请,有请。”

    跛足道人提着茶壶,给苏叶和周泰分别斟上一杯,茶杯古朴,茶叶清香,加上亭中凉风习习,顿时把一路行来的焦躁和热意打散。

    苏叶连喝三杯,感觉已经解了干渴,询问周泰,“是否还要?”

    周泰摇摇头,表示自己够了。

    苏叶点头,笑着放下茶杯,对二人道,“感谢两位大师招待,不过既是方外之人,又何必困于这须弥之地,不如归去?”

    意思是叫他们不需再管了,直接回去就罢了。

    跛足道人和赖头和尚对视一眼,面上隐隐有为难之色。

    眼前的星君他们得罪不起,人大佬下凡一定携大任务而来,他们要是掺和其中,坏了事,那是九条命都不够偿还的。

    可回去也不行,他们本体都已经在警幻仙姑那里留下把柄,要是被仙姑知道,事情没办好,直接把他们的事抖落出去,那到时他们安有命在?

    一时间两人真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苏叶含笑不说话,只道,“你们还有事?”你们还要使手段改变这命运吗?

    “不敢不敢,”两人忙道,“我们正要往那深山中修行,不沾凡尘中事,敢问星君……”可满意?

    苏叶点头,可有可无,“那就不打扰二位修行了。”

    “对了,”走出一段路,她突然回头,吓了两人一跳,“无论犯了什么错,多积功德总是不错的。”

    有功德,才能在危险的情况下保你们一条命啊!

    她这话意味深长,听在两人耳中,犹如醍醐灌顶。

    也是,如果实在逃不过,那不如多积攒功德,好在受罚时,保下神识,以便未来再有成仙之日。

    这也算是一条退路,如果他们和警幻仙姑闹翻的话。

    两人对视一眼,齐齐向苏叶行礼,以示感激提携之情。

    苏叶摆摆手,带着周泰离开了。

    周泰惊奇的上下打量他,“我只听说京城荣国府有个衔玉而生的公子,来历不凡,不知你这个扬州来的,也如此神异,叫那般道士和尚对你恭敬有加,想来也必定是那神仙下凡了。啊,我差点忘了,这贾家不就是你外家嘛,神仙投胎做亲戚,合理!合理!”

    苏叶翻了一个白眼,也没有解释,这家伙显然只是调侃罢了,“蠢材,蠢材,我在和那两人论佛法道经呢,你竟是听不懂?”

    “不懂,”周泰果断摇摇头,“吾乃儒家弟子,敬鬼神而远之,自然不懂这神神叨叨的。”

    “那要我解释给你听吗?”苏叶挑眉。

    “不用,不用,我与佛道无缘,就不劳烦林兄了,”周泰心里想了什么,没有表现出来,只插科打诨过去。

    两人心照不宣,今天的事无需解释,也不会向外传,只是朋友之间的秘密罢了。

    “茶喝完了,还要继续逛吗?”苏叶询问道。

    “当然,我得提前找好了梅树,等年底雪花降临时,好守在前面,免得叫人抢了去,”周泰笑嘻嘻道。

    “那你可赢不了别人,”苏叶耳朵一动,听到读书声,清脆悦耳,出自两位少女。

    周泰也听到了,“咦,这里竟有人在读书,不如我们前去结交一番,说不定能认识几个朋友呢。”

    说话的功夫,苏叶竟看到他眉间红鸾星动。

    居然是姻缘天降吗?

    就不知道这星动的对象是谁了,是那清洁高雅真妙玉,还是淡雅脱俗邢岫烟?

    第438章 红楼潜龙在渊52 “数……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此诗极好,真真是说尽了梅花的美,妙玉师傅,你惯爱梅花清雅,岂不与你也颇相称,”一道轻柔平和的女童声,穿过重重竹林,映入两人耳中。

    “你懂什么?”另一道清冷的声音斥道,“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2”